国有大行半年报陆续开始登场。
25日亮相的交通银行2023年半年度报告显示,上半年,交行(集团口径,下同)资产总额达13.81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6.33%;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净利润460.39亿元,同比增长4.51%。
在当日举办的业绩发布会上,交行行长刘珺表示,在经济回稳向上关键阶段,交行要发挥“头雁”作用,真正担当经济的“稳定器”和“压舱石”。交行要发挥金融的减震功能,而非是共振功能,充分发挥金融供给对需求的牵引作用,设计符合客户更高要求的金融产品。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稳中有进业绩同比增4.51%
上半年,交行经营发展延续稳中有进、稳中提质的良好态势。
交行强实体、促消费、增投资、扩外贸多措并举、精准发力,金融供给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截至报告期末,交行客户贷款余额达到7.80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6.86%。其中,境内行人民币对公实质性贷款较上年末增长10.36%,增量超4200亿元,为历史同期最高水平。
交行精准聚焦重点领域。报告期末,境内行制造业中长期贷款、战略性新兴产业贷款、涉农贷款增速分别达28.71%、31.10%、15.61%,均超过集团贷款平均增幅;长三角、京津冀、粤港澳大湾区贷款余额较上年末增长7.64%,增幅较集团贷款平均增幅高0.78个百分点。
与此同时,交行持续推进风险处置化解,稳妥应对新型风险趋势,积极探索地方国企、房地产等领域市场化、法制化风险化解新路径。报告期内,共处置不良贷款295.8亿元,其中实质性清收177.2亿元。截至报告期末,交行不良贷款率1.35%,与上年末持平;拨备覆盖率192.85%,较上年末提升12.17个百分点。
要做经济的“稳定器”
刘珺表示,目前宏观经济出现的问题根源在需求侧,这导致经济复苏的轨迹与预期并不特别一致。这种环境中要求银行进一步发挥专业性,认认真真结合宏观经济发展变化,把相应战略做实。
刘珺表示,过去半年市场主体需求的变与不变都在变化,要从多个维度去把脉宏观经济。
首先,中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这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根本成色。在房地产市场调整之时,一些新产业正逐渐进行替代。例如,科技创新、现代化产业体系等都在逐渐替代过去旧产能,这也为金融业增长和结构转型提供了良性的外部环境。
其次是数字经济蓬勃发展,新动能没有改变。刘珺表示,科技对产业革命性重塑的作用愈发凸显。无论是CHATGPT、量子计算以及核聚变等方面的突破,在这些变化中均可以看到实体经济科技含量在增加,要求围绕着科技创新产生新的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这将为金融业提供新的机遇。
第三就是金融服务的高要求没有变化。环境的变化要求银行主动在动态空间调整金融供给能力。
刘珺表示,交行一定要发挥金融的减震功能,而非是共振功能。充分发挥金融供给对需求的牵引作用,不允许有任何的“模糊主义”和“差不多”;要继续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设计符合客户更高要求的金融产品,在提升金融服务与实体经济契合度同时,来增加交行收入来源。
“下一步交行会坚持在风控方面做得更好,风险管理永远是交行制胜的武器。”刘珺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