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动态 >

“斜杠青年”:理性跨界让择业更有底气

联合国实习生、科研助理、创业者、拉丁舞者、摄影师……华东理工大学2022届毕业生周沐融身上有着众多“标签”。从高中起,她就开始探索适合自己的职业。大学期间,她一边跟着导师做学术研究,一边进入社会组织做公益咨询,临近毕业还去了联合国实习。


(资料图)

像周沐融这样不满足于“专一职业”的年轻人被称为“斜杠青年”,他们在社会的不同领域都努力拥有“一席之地”。

在周沐融看来,多领域职业的选择是一个长期发展的过程。“经历不同的身份角色也可以说是在反复尝试,在不断探索中把试错成本降到最低。”不同的身份标签让她在毕业季择业时更有底气。

“多条腿走路”

闲不住、爱“折腾”,是很多“斜杠青年”的特性。上大学时就以“斜杠青年”自居的胡珺山,同时涉猎朗诵、主持、话剧、配音等多个有声艺术领域。

因为喜欢传媒,在大学期间,学习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他曾想过转专业。但经过综合考虑,他决定不放弃本专业。抱着试一试的心态,他加入了学校记者团,又增加了新闻领域的课外实践。从那时起,他就做好了“多条腿走路”的准备,在心里埋下一颗种子:“或许以后我可以成为经济口的媒体人。”

毕业后,胡珺山入职媒体成为一名编辑。在入职仅三个月的时候,他就独立上手负责财经端口的编辑运营工作,实现了当初的设想。

和胡珺山想法一样的大学生不在少数,他们在校期间就开始“施展拳脚”,进入感兴趣的行业一探究竟。现就读于北京电影学院电影学专业的大三学生黄楚琦,暑假在北京一家剧本推理馆做主持人,偶尔也身着古装客串剧本中的角色。

黄楚琦表示,在学生阶段多去尝试喜欢的领域,毕业后在工作的选择上就多一些可能。“多元化的尝试也可以提升自身能力,为未来的职业发展作好铺垫。”

如今,胡珺山依然“斜杠”。他在工作之余,还会做活动主持、线上朗诵教学、上台表演话剧。他偶尔也会觉得辛苦,“但因为热爱,才有冲劲”。前不久,他又开始接触配音。他在微博里记录下自己在新领域的尝试:“7月的第一个突破,成为一名新入行的有声小说演播者。”

已经拥有了一份稳定的本职工作,胡珺山发展多领域职业的目的很简单:“我更想通过有声语言的艺术去传递真善美。”

不少青年从“斜杠职业”中找到自我

胡珺山感到,职业带来的个人价值对于很多年轻人来说很重要。

毕业于中国政法大学的刘煜成,在毕业前参加了一档职场观察类真人秀节目,收获了一批粉丝。成为律师后,他利用工作之余在社交媒体上分享一些生活感悟和学习经验,为网友答疑解惑。“做博主可以说在某种程度上圆了我想成为媒体人的梦想。”

在这个过程中,刘煜成不断思考,如何真正帮到更多人。“与其说去解决某个个体的问题,不如把内容做得广一些,做出一些共性的东西,让大家都能够去掌握、去学习。”得到关注和认可,是他为第二职业付出的动力。他希望发挥好博主的作用,让所学到的法律知识真正经世致用,去帮助更多的人。

因为自己的“斜杠”职业,胡珺山在找工作面试的时候一下子就让面试官记住了他,人际交往时他也感到更加顺畅。在他看来,在多个领域发展能够提升竞争力和个人辨识度。

不少青年都从“斜杠职业”中找到自我。从计算机相关专业毕业后,进入IT行业是张境天“不需要经过思考”的职业道路。但成为程序员后,日复一日坐在电脑前,他却感到“找不到自我”,“这只是一份工作,基本得不到什么获得感。”

热爱运动的张境天,通过一次爬山接触到户外组织。对徒步相见恨晚的他,一到周末,就背起装备钻进山林。在一次机缘巧合下,他被临时受命为“体验领队”,第一次体会到了“被需要和无可替代的责任感”。不到两年的时间,他从每周跟队爬山的“死忠粉”成长为一名正式领队。

尽管每次带队都能获得一定的收入,但张境天更看重的,是发展多元职业所带来的附加价值。

现在,张境天每周的生活分成互不冲突的两部分,“工作日是脑力劳动,周末转为体力劳动”。他感到,“生活突然有了盼头”。就算是坐在电脑前码程序,张境天也不觉得空虚了。他要把周一到周五的工作做到“找不出bug”,才能安心“丢掉”手机和电脑,投入大山的怀抱。

“斜杠”发展也要理性规划

张境天所在的户外组织中,有不少领队已经辞去本职工作,当起了全职领队。但张境天没有这个想法。在他看来,没有一份工作是完全称心如意的,就算是将爱好作为职业,也必然会受各种因素影响,导致热情减退、压力增加。“因此,将重心分配到不同社会角色,也是一种平衡。”

大部分“斜杠青年”的副业不同于本职工作,没有五险一金的基础保障,他们追求的是理性“用爱发电”。多重身份之间的冲突和平衡、风险和不确定性,都成为这些“斜杠青年”的关切点。

成为领队后,张境天需要从“顾好自己”变成“顾全大局”。面对户外运动中随时可能出现的意外风险,他对自己的要求更高了。“不只是提高体能,更要提升专业技能,比如组织管理能力,在遇到冲突和紧急情况时,能及时解决问题。”

为了尽可能规避风险,让队员参加活动更安心、更放心,张境天正在考虑专门安排一周的时间,接受初级山地指导员的专业培训。“户外运动具有高风险性,加上很多队员经验不足,需要领队更加专业,全身心地为队员负责。”

和张境天一样,不少年轻人也对副业规划有了更高的要求。不是浅尝辄止,在他们的职业规划中,兴趣爱好是起点,长足发展才是“星辰大海”。

律师和自媒体博主的并行让刘煜成实现了曾经的梦想。但他也有顾虑:“比如说在社交媒体上发表一些法律观点时,大家难免会将我和律所进行直接挂钩,所以更需要慎重。又比如,我正在代理某个企业的诉讼,与此同时我个人接到某品牌的推广,要了解双方企业是否存在利益冲突。这些都需要在考虑范围内。”

为了兼顾好两个职业,刘煜成需要对竞业限制进行更深入的了解。比如利益冲突的规则、知识产权、广告法等。“在这个鼓励多元化发展的时代,你的主业并不会限制你去做想做的事,我希望自己业务精进的同时,考虑问题也要更加全面、成熟。”刘煜成说。

就业课程可以从多元领域为毕业生提供更多思路

尽管身边很多同学都在努力追求考公考编“上岸”,胡珺山却不为所动,“我对自己的认识还是比较清晰的,能凭借努力找到一份喜欢的工作就挺好。”

在胡珺山看来,与其没有方向、随大流,不如勇敢探索喜欢的领域。对于未来的职业规划,他感到选择空间很大。“本职工作和副业并不冲突,或许继续去探索不同领域的融合职业,会是我更好的发展方向。”

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在选择职业时,正在打开思路、勇敢探索。“人生不受限,不是你选择了一条路,就只能在这条路上走到底。”刘煜成说,自己一直有“不把鸡蛋都放在一个篮子里”的风险意识,因此做足了准备,开辟更多元的发展路径,寻求在更多领域的发展。

周沐融现在是一名战略咨询师,虽然工作稳定,但她并不喜欢按部就班。她也同时做起了视频号博主,开始尝试“不受限的新赛道”。她想,未来有一天她也许会告别战略咨询师的身份,但无论何时,她总能带着博主这个“个人职业形象名片”,继续闯荡江湖。

“哪怕有一天我失业了,或者想休息一段时间,至少这些副业是我的后路,也能让我过得还不错。”胡珺山说,“当然,打铁还需自身硬,培养好一专多能的能力,才能随时做好准备迎接机会的到来。”

在胡珺山看来,当前的就业形势下,政府、社会、高校等方面已经逐步形成合力,提供了充分的就业信息、平台和机会,引导和帮助年轻人就业。但针对多元职业发展的需要,他觉得相关方面的就业指导还不够。

他希望,高校为正在求职的年轻人做更加有针对性的就业辅导,根据学生的特长、爱好等,分享相关度更高、更个性化、更多元的信息,而不是大范围转发相同的求职内容。

周沐融也认为,大学期间的职业教育非常重要。在她看来,目前学校的职业教育相对单一、传统,很多同学缺少对自我的认知,择业比较盲目。她希望学校的就业课程可以从多元领域为毕业生提供更多思路。

胡珺山希望,有更多企业打破专业对口的限制,提供多领域岗位的招聘。“或许有一些宝藏青年、斜杠青年正等待着被发现。”

中青报·中青网见习记者 刘俞希 梅从政 来源:中国青年报

关键词:
最新动态
相关文章
“斜杠青年”:理性跨界让择业更有底气
中报速递|中海物业上半年收益约72亿港...
荣耀60 能不能拓展内存
16股即将实施分红 万科A派现最大方
申城天气:今日多云到阴,有时有阵雨或...
这份燃气相关产品安全风险提示,请查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