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动态 >

社区法律工作室架起“法治连心桥” 纠纷化解有力度更有温度

“林法官,您给评评理,邻居装台空调,室外机正对着我家窗户,这合理吗?”“张律师,我们家在门口打了一个鞋柜,邻居说这是侵权,这有法律依据吗?”……近日,在河西区天塔街道组织的社区法律课堂上,居民争先恐后向法律专家请教。百姓家事说起来大多是家长里短、鸡毛蒜皮、柴米油盐,但处理不好,妨碍心情、破坏生活幸福感不说,也会带来邻里纠纷,影响社区团结。


(相关资料图)

“现在群众法律意识提高了,追求公平正义的自觉性也在不断提高,传统的社区人民调解组织已经难以满足群众多元化、专业化需求。”河西区司法局党委书记、局长赵金力介绍,为提升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法治化水平,让人民群众不出社区就能享受高质量的法律服务,河西区在全区149个社区建立了“社区法律工作室”,整合区内政法力量下沉基层,助力开展矛盾纠纷预防化解,探索出新型工作模式,为基层群众反映诉求、排忧解难、化解矛盾纠纷架起“法治连心桥”。

坚持政治引领

合力下好“一盘棋”

社区里的诉求千头万绪,但群众的事无小事,要把小事厘清、理顺、办好,是社区调解要“写好”的一篇大文章,小事里蕴藏大学问。

河西区委政法委统筹谋划,区司法局负责具体实施,法、检、司负责人员安排调度,各街道和社区负责法律服务情况的汇总上报、跟踪处理……经过摸索,河西区形成了全区统筹、整体联动、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精心遴选出一支由员额法官、员额检察官、骨干律师以及公证员组成的高素质专业法律服务团队,每周三轮班派驻到全区149个社区开展法律服务。

“我们建立健全了统一台账、工作流程、考勤登记、重大情况报告等八项工作制度,探索形成‘法律服务人员把脉问诊、对症开出药方、居民照方抓药’,常态化、制度化、规范化的服务机制。”区委政法委相关负责人介绍,“社区法律工作室”运行以来,累计出动法官3126人次、检察官1430人次、律师3335人次及公证员323人次。

坚持人民至上

办好百姓“心头事”

“林法官,这份遗嘱,我该怎么写?”盛夏时节,“社区法律工作室”接到了一通咨询电话。

年过九旬的张大爷家有一儿一女,儿子长期在外打工,女儿承担了主要赡养义务。“我想着将来把遗产多分给女儿一些,可这遗嘱怎么写,我这老头子哪儿懂啊?”所以,老人找到了“社区法律工作室”。考虑到老人年事已高行动不便,区人民法院林松乔法官主动上门,为老人提供法律服务。

《民法典》中书面遗嘱、公证遗嘱都有哪些效力,子女享有哪些权利,子女应尽的赡养义务以及在没有履行义务情况下应承担哪些法律责任……林法官耐心细致地一一为老人作了详细解答。“还是得说人家专业人士,讲得清楚明白,我心里有底了。”张大爷逐渐拿定了主意。

为群众办实事有态度、有速度、有温度、有深度。“社区法律工作室”建立以来,围绕社区民主法治建设、公证咨询服务、社区矛盾纠纷调处等重点服务内容坚持社区“坐诊”“个诊”两轨并进,针对社区年老体弱和有残疾的群众,开辟了“绿色通道”,走进社区,送“法”上门,确保法律服务精准高效、直入民心。

坚持预防为主

绘制平安“风景线”

河西区在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的生动实践中,善于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开展工作。“社区法律工作室”与人民调解工作、街道社会矛盾纠纷调处化解中心相互补充,将矛盾前置解决,确保小事不出社区、大事不出街道、矛盾不上交,及时将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

“刘律师,多亏您的劝解,现在我跟闺女已经和解了!”90岁高龄的彭大娘有两个女儿,因对大女儿赡养表现不满,便将名下房产公证给了小女儿。大女儿得知此事后,与彭大娘和小女儿产生了矛盾,要求彭大娘撤销公证,平分财产,母女三人关系陷入冰点。在“社区法律工作室”值班的刘家伟律师听闻此事,主动提供上门法律服务,进行耐心劝导,晓之以法,动之以情,最后彭大娘与大女儿冰释前嫌,一家子其乐融融。

作为“西解”区域调解品牌的有力支撑,“社区法律工作室”运行以来,累计接待来访群众6711人次,调解各类纠纷3930件,调解成功率99.9%,解答法律咨询5886件,解答法律咨询的数量是原三级公共法律服务体系中社区法律工作站的10倍有余;连续两年零投诉零争议,群众满意度100%。(记者 廖晨霞)

关键词:
最新动态
相关文章
社区法律工作室架起“法治连心桥” 纠...
越秀地产 | 城芯再落双子,耀筑金水北...
夏日老牛湾
泉州市举行见义勇为工作会议 部署下阶...
大华网线(大华网)
腾讯进军房地产?内部人士辟谣:大铲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