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动态 >

移民后裔,鲁北碱荒之地,十四世孙走出一代帝王师,为什么是滨州杜家-环球观点

娃的一个大学室友高中毕业于浙江春晖中学,这所中学走出了经亨颐、李叔同、丰子恺、夏丐尊、朱光潜、朱自清等一干现代名家,我娃高中也毕业于齐鲁名校,但校友名气没这么大。的确,唐宋已降,中国的经济文化重心南移。“南方才子北方将,陕西黄土埋皇上。”江南出才子,北方出汉子,这似乎成为一条铁律,就拿齐鲁旧邦的山东也不例外,明清600余年,也只有新城王家、诸城刘家、济宁孙家、聊城傅家等不可多得的名门望族。而在鲁北滨州,偏偏有一个家族不事张扬却名声在外,500年诗礼传家,冠盖簪缨延绵不竭。


(相关资料图)

这个家族就是山东滨州杜家。

移民后代筚路蓝缕

“一门十二进士,四世五翰林”“四代为相”“祖孙父子兄弟伯侄翰林”,清朝时期滨州共考取28名进士,而杜氏一门就占9名,杜家一门之盛、甲于天下。杜家先祖杜雄飞,自明朝洪武二年(1369年)由河北枣强迁来,传说全部家当就是一担挑。咸丰版《滨州志》有诗曰:“滨州风景异,四望少人烟。野佃全无舍,荒城半是田。民贫偏苦雨,地卤更艰鲜。何必论饥馑,丰年亦可怜。”就是在这样的生存环境里,杜家还是在这片盐碱地上扎下了根。滨州城内落户后,除了耕种城外土地外,还在知州衙门西邻做点小买卖贴补生活。杜雄飞一个儿子两个孙子,长孙迁至现在的东营市牛庄镇一带繁衍至今,留守滨州的次孙共有3个曾孙,其中曾孙杜景和被记入滨州的地方志,青史有名。科举考试是古代官吏选拔的主渠道,被称为正途。通过军功、恩荫、捐赠等进入仕途的,被称为异途。玄孙(第五代)形成的三宗十二支,12个玄孙中有3人中秀才,其中杜纶还被选拔为贡生到国子监学习,任文安县丞,职级正八品,是滨州杜家第一个出仕为官者。六世孙杜其萌,明朝嘉靖年间滨州杜家走出的第一个进士。从杜其萌一直到清末三百余年间,滨城杜家通过科举共考取12名进士,另有8名举人,327名秀才和贡生等,合计中科举者347人,其中不乏内阁重臣、封疆大吏。基层官吏有多少,杜家人没有统计。到1931年八修族谱时统计,不含迁入东营的长脉三宗三支,仅滨州方面的次脉三宗十二支,杜家共有实掌一方事务的七品知县以上官员91人、武将六品千总以上官员39名,基层官员数不过来,是滨州诞生官员最多的家族。滨州杜家延续600多年,散居在全国各地100多个村庄,约有3万多人。

南街奠基簪缨世家

明朝末年,三宗二支的八世祖杜诗一家迁居滨州城内南街。杜诗是万历二十六年进士,官拜江西、湖广布政使,居二品,俗称“方伯”,因此其故居称“方伯第”,即是现在的杜受田故居。此后,该支一支独秀,瓜瓞绵绵,科举兴盛,包括杜诗在内,其直系后代包揽了12名进士中的10名。人们提到的“杜家宅”“相国第”就是指南街这一支所住的杜家大院。十四世孙杜堮、其独子杜受田、杜受田儿子杜翰、杜䎗,杜䎗二子杜庭琛,四代五人都是翰林。“四世五翰林”是南街杜家的巅峰,也是滨州杜家的顶峰,如此显赫的家族在山东也是绝尘了。

咸丰帝师品端学粹

杜受田是咸丰帝师,在杜家后人官职最高。杜受田,道光三年癸未科会试第一,殿试二甲一传胪(第四名),赐进士出身,选庶吉士,任翰林院编修,后为山西学政。道光十五年特召进京,值上书房,教授皇子读书。道光十八年升左都御史、工部尚书,充上书房总师傅、实录馆总裁。咸丰即位后,加太子太傅兼吏部尚书,调刑部尚书,礼部尚书、协办大学士,一步步进入清王朝统治集团的核心。66岁时冒着酷暑前往山东、江苏赈灾,暑疫触发旧疾,病逝于淮安,死后获赠太师大学士,谥号“文正”。杜受田去世的消息传到京城,咸丰皇帝痛哭失声,在杜受田的遗疏上朱批说:“忆昔在书斋,日承清诲,铭切五中。自前岁春,懔承大宝,方冀赞襄帷幄,谠论常闻。讵料永无晤对之期,十七年情怀付与逝水。呜呼!卿之不幸,实朕之不幸也!”有清一代,获赐谥号的仅有八人,而同时获太师、文正者,仅有杜受田一人而已。《清史稿》不惜为其单列一章,《百年风云》、《清史演义》《慈禧全传》《曾国藩》等书籍都对杜受田有大篇幅描述。其长子杜瀚,咸丰临终前任命的顾命八大臣之一。慈禧太后发动“辛酉政变”,八大臣的职务被解除,载垣、端华和肃顺被处死,杜翰遭革职,流放新疆,后被赦免。

为什么是滨州杜家

滨州南街杜家打破了“富不过三代”的魔咒,是什么造就了一个500年生生不息的显赫家族?有的说杜家阳宅风水好。杜家老宅在知州衙门前,按照堪舆学的说法,只要是衙门前边,就是上好的风水宝地。有的说是杜家祖坟风水好。一世祖杜雄飞把阴宅选在城西北的南邱家村东南,紧靠滨州城墙的西北角洼地,买下地后滨州城重新规划,城墙向东挪离墓地一里多。墓地西邻是宋朝状元胡旦墓,再西边便是明朝南京户部尚书张西铭墓。还有人说杜家大院水井好。杜家大院的状元井是渤海的海眼,可直通大海,占尽天地灵气,主滨州文运。这些说法固然好听,但都弱化的个人修为,忽视了人的主观努力。为什么是滨州杜家,而不是张王李赵百姓诸氏,这一定是杜家的为人处世、治学修身有着过人之处。

一是谦逊、平实、低调、内敛,这是滨州杜家的显著特点。官高不自傲,位显不招摇,这也许是滨州杜家门楣显赫的基因密码。杜家先祖杜雄飞耕种之余兼做小生意,由于他诚实经营、做事勤快,买卖日渐兴旺。八世孙杜诗,官居二品,按照明朝的礼制,他家的大门可以开三门,五架大梁,但杜家宅仅一门;他居住的房屋,可五间正房九架大梁,但杜家仅三间正房五架梁。杜受田的爷爷杜彤光,十三世孙,监生出身,终身未仕,但8个儿子均有功名。临总前,孩子们请示官府,允许以四品知府衔的荣誉安葬。杜彤光弥留之际,听见孩子们为他准备官服,即以微弱的声音命他们立即拿走,换成了平民的衣服上路。杜受田出生时面如丹砂,九岁始退,据说沉默寡言、处事谨慎、不善应酬,与父亲、儿子“从不及禁中事。”

二是书卷气息黾勉拂煦,家风家教润物无声。八世孙杜诗是南街杜家的奠基人,以进士起家,非常重视对于子孙后代的教育。他开辟了“净明山房”,专供藏书读书之用,斥资购买了位于知州衙门后的风景地——卧佛台,办起了杜家的私塾。万历三十七年,杜诗在为母亲守制期间,撰修了家族第一部家谱《杜氏世谱》,首创了修谱垂训之风。第十三代孙杜彤光终生未仕,投资并参与了滨州城第一所官办学堂“培风书院”的修建与管理,对清中后期滨州的文化教育繁荣有首列之功。第十四代孙杜堮诗、书、画俱佳,是滨州杜家领军人物,他制定整理了《述训》48则,作为家族的家训;撰写了《家塾绪语》,作为教育子女的教材。杜家家训主张家教“以身不以言”,从而使滨州杜家的家族教育形成了体系。《述训》开篇即“自见之谓明,自听之谓聪,自胜之为强。”告诫人们,要找准自己的位置,正确认识自己。“官可以不做,书不可不读”、“学优则仕,不优则不仕,优亦不必仕也!”这些训词当年就挂在杜氏厅堂之上。咸丰《滨州志》称赞杜家的家教是:“治家严整,虽私室燕处,家人环列,肃若朝典。”杜家祠堂上悬有一幅楹联:“报国承家无非是栗栗小心成就个端人正士,敦耕劝学也只为绵绵奕业作养些孝子贤孙”,杜家子孙正是从这里踏上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人生道路。

三是重视“女德”,家和万事兴。杜家大院中的女性与别人家的不同之处太多,主要体现在缠脚、读书、磕头等方面。女子从小缠脚是有宋以来的旧俗,大脚女孩子就是丑的标志,据说杜家大院的女子不提倡缠脚,即使嫁到杜家的媳妇也可以放脚。杜家女子从小就读书,嫁过来的媳妇也要读书学习。杜家女孩也与男孩子一样,春节期间要磕头拜年。南街杜家遵循祖训:“自来家之不和,多起于妇人。以其性多猜忌,好记小嫌;又或偏私易惑,藏获投间;又或意为爱憎,气欲凌人。”“故择婚不可不慎,必取诗礼之家,毋贪货财,毋贪族望。” 杜家把女德培养与人伦和睦、家道兴衰的联系在一起,非常看重子女择偶,与曲阜孔家、桓台新城王家、无棣张家、惠民李阁老李家等名门望族都有着姻亲关系。杜受田的父亲杜谔是亲弟兄八个,南街杜家大院“八大院”就是由此而来。“八大院”空间上相对独立,廊道上户户相通,彰显着一派兄弟亲密、妯娌和睦的亲情温馨。居家环境的开放与包容,兄弟妯娌间的和谐相处,成就了南街杜家一大批清官干吏,从这座大院走出的杜家才俊,也把杜家的这份正能量带到了全国各地。

四是科举世家满门清廉,明清两代无一贪官。杜家的姻亲关系、门生故吏遍布天下,是最具有条件拉帮结派的家族,但杜氏族人除亲情、友情外,没有私人之情,特别是没有官僚显贵之间的世俗之情。延传至十五世孙杜受田,屡任学政、考官(道光八年任顺天乡试同考官,道光十二年任云南乡试副考官,道光二十一年、二十七年任会试副总裁,道光二十四年、咸丰元年任顺天乡试正考官。他还担任大考翰詹阅卷大臣、庶吉士散馆阅卷大臣、顺天乡试复试阅卷大臣各1次,殿试读卷官、朝考阅卷大臣、考试试差阅卷大臣各2次),还一度担任吏部尚书,学生门生数不胜数。杜受田位居一品,但生前硬是地未置一亩,房未增一间。晚年逢黄河下游决堤,受命到山东、江苏赈灾,某日落脚现滨州西一村落,此地离杜家大院仅有10余里的路程,随行劝其回家探望,杜受田说:“贼氛未清,河患未平,怎能念及乡情?”乡亲们听说杜受田来到家乡赈灾,第二天赶来探望已不见踪影。后人为了纪念他,将其曾经住过的这家店取名杜店,据说这就是今天滨州市滨城区杜店镇的来历。杜家卧佛台私塾有楹联曰:“不染似莲花,经世何妨出世;真空如水月,禅机即是文机。”这不就是杜氏家族的思想内核所在吗

五是文学创作避谈政治,山左风流当属杜家。山东桓台新城王渔洋,诗文兼优,是清朝初年文坛盟主。继王渔洋之后,山左文坛盟主是滨州杜堮。有记载称“山左称文学世家者,当首推滨州杜家”。杜堮是杜家文学成就最高者,他著有诗集《遂初草庐诗集》,并写有《述训》《石画龛论述》《读明末纪事》《读鉴余论》等22本文集。杜堮有一首诗是这样写的:“城府全无笑我真,性耽山水亦前因。”把感情寄托在山水之后,不问政事,是杜氏家族作品最明显的地方。杜受田《唐梅》诗云:“疏梅冷蕊旧题诗,铁干犹存傲雪姿。可有归来千岁鹤,空山相伴月明时。”

我在黄河三角洲学习工作三十多年,杜家大名如雷贯耳,滨州杜家就在咫尺,杜家大院也参观了不止一次,工作交流也和杜家后人一块共事,这些年一直记挂着滨州南街,想着写篇有关杜家的文章,这个愿望今天才实现。听说在滨州博物馆一楼专设滨州杜家特展厅,凑个空闲,一定到那里再去看看。

关键词:
最新动态
相关文章
移民后裔,鲁北碱荒之地,十四世孙走出...
天天新资讯:“酒系”宜宾商行港股递表...
龙岗区华龙学校2023年秋季插班生招生公...
环球热消息:光明科学城合成生物“科研...
先行先试!顺义区持续打造优化营商环境...
智能驾驶概念股震荡走高 光庭信息20C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