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老上海风情的红砖墙面,既统一又有特色的店招,由脏乱差小店改造成的“甘泉百姓客厅”,有事必应、无事不扰的政府部门和基层组织……普陀区甘泉路街道的黄陵路,是条深受周边居民喜爱的商业街。从业态杂乱的小马路,到安静整洁的景观街,由84家商户、单位和沿街居民区、学校、企业、集市等成员组成的黄陵路市容环境责任区自律组织,发挥了良好的“自洁净”功能。
腾退小餐饮店建造“百姓客厅”
几张沙发,一个书架,玻璃顶棚透下几缕阳光,满室飘着咖啡和面包香,楼梯台阶上还印刻着甘泉新村的历史……黄陵路161号就是大家喜爱的“甘泉百姓客厅”。“平时放学后,会有很多老人带孩子来这里做作业。白天也会有附近的阿姨们来这儿喝咖啡,聊天孵空调。”客厅里的“邻里烘焙坊”负责人殷明杰说,“前几天还有个剧组来这儿讨论剧本呢。”
(相关资料图)
几年前,这里是3家环境脏乱、油烟扰民的小餐饮店。安塞居民区党总支书记、自律组织组长曹婷婷说,当年餐饮店因环境问题频频被居民投诉,当合同到期时,相关部门与自律组织建议房东不再续约,将腾退的空间“用之于民”,打造为410平方米的百姓客厅。
建好后的“客厅”,一方面成为自律组织集中协商议事的线下平台,另一方面也为周边安塞、黄陵、名都、志丹4个居民区9401户居民提供共享活动空间。如何提升客厅的吸引力呢?相关部门在调整业态时,考虑到居民对早餐等轻餐饮的需求,便引入了“邻里烘焙坊”。“街道和社区为商户搭建了这么好的平台,我们就入驻了。”运营方负责人赵鸿燕说,“同时我们也加入了自律组织,垃圾上门收集的对接、橱窗里是否能贴广告,我们都可以在自律组织的群里咨询。”
建立自律组织构建“利益共同体”
百姓客厅的变身,是黄陵路的一个缩影。曹婷婷介绍,以前的黄陵路业态杂乱,小菜铺、鱼档等门前环境特别脏乱,噪声和油烟扰民严重影响居民生活。
墙内墙外有矛盾,需要一个平台来调处。2019年,借着黄陵路整体改造,相关部门筹划建立自律组织。次年3月31日,黄陵路市容环境景观街自律组织正式成立,以党建为纽带,打破沿街84家商户、单位区域分割、各自为阵的局面,由居民区党总支书记作为组长,采用“社会组织+商家单位+社区+政府”的模式构建“利益共同体”。成员们建起了微信群,定期召开工作联系会议会商解决问题,探讨建设良策。
市容门责管理,是自律组织自我管理的重要内容。记者看到,在《市容环境卫生责任区自律公约》中,自律组织要求责任单位对店招店牌危损不符、占道堆物、跨门营业、油污积水、乱停车等情况进行督促检查并及时整改,自治管理小组定期召开例会,对成员单位的情况记录在案,作为职能部门处罚或物业决定是否续租的依据。
《甘泉路街道美丽街区管理导则(黄陵路)》则对店招设计、店铺陈设、业态规范、门前责任、静态交通等进行了规范,鼓励支持沿街店铺自由表达、创意设计,提升街区“吸睛能力”。
打造“朋友圈” 遇事有商有量
在这样鼓励创意自由、又有规范约束的自律自治理念下,街区业态得到了调整,市容面貌得到了提升。沿路“冒”出了一幅幅美丽的墙绘,诉说着黄陵路变身前后的故事,也寄托着居民对于宜居社区的向往。
不光是硬件提升和业态调整,在成员们看来,融合沟通后的“破界”还在于打破了商户与商户间、商户与社区间的边界。“构建自律组织,就像打造了一个‘街区朋友圈’,商铺与社区的互动更多了,各种党建联建活动增加了。”曹婷婷举例说,黄陵路上社区服务类的商铺比较多,他们可以通过自律组织来与社区进行对接,走进社区做些推广活动,同时也为居民提供服务。比如,在疫情期间,链家就为社区提供了核酸棚,还给社区打造了“城市图书馆”。海王星辰药房则将服务送进了社区,不仅解决了居民的“配药难”问题,还为居民们提供免费测量血压等服务。
同时,商户与社区间的矛盾,也更容易得到解决。曹婷婷说,以前如果有市容环境问题,居委会要找城管部门反映协调。如今,很多事在自律组织的群里就能商量,处理问题更及时,相互间也更好沟通。
而在商户层面,大家可以通过平台咨询政策,学习“生意经”,将店铺经营得更规范、更专业。“以前想了解经营方面的政策,我们得一个个部门去问去跑,有时自己摸索着做了,相关部门来检查才知道做得不对。现在可以先在群里咨询,学习好的做法。”赵鸿燕说,“比如今年我们就学习别的商铺,把店里当天剩余的面包用‘盲盒’形式销售,效果挺好的。”
目前,甘泉路街道已有黄陵路、甘泉路、子长路、西乡路、平利路等5条自律街。今年7月,延长西路也将建立市容环境自律街。通过将黄陵路的自律经验及导则部分内容移植到其他自律街,街道整体面貌也得到了提升。
新民晚报记者 金旻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