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讯!“陇西白条党参”再获殊荣!
【资料图】
入选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
近日,由县农业农村局组织,陇西县中医药研究院申报的“陇西白条党参”被农业农村部列入2023年第一批“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这是“陇西白条党参”再次荣获国家级认证殊荣。其中陇西一方制药有限公司、陇西奇正药材有限责任公司、甘肃青谷农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等10家企业(合作社)被列为主要生产经营单位。入选产品可在产品包装上标注“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字样,将进一步提升“陇西白条党参”品牌知名度和市场认可度。
“陇西白条党参”色白条直,皮紧、肉厚、味甘,嚼之无渣,其内在品质远好于全国其他产区党参,从而自成一品,在市场上倍受青睐。具有养血、健脾、补中、益气、降压、生津、抗癌之功效;主要用于治疗脾胃虚弱,气短心悸,食少便塘,虚喘咳嗽等症,素有“药中之王”之美誉。因其独特的药理、药性和保健、食用等功用成为十全大补丸、妇科千金片、参芪冲剂等多种名贵中成药和制剂生产的重要原材料,不仅成为国内外知名制药企业的首选,而且远销东南亚、港澳台等地。陇西白条党参营养价值高,富含生物碱、挥发油、树脂、粘液质和维生素等多种有益成分及17种人体必须的氨基酸和多种微量元素,其中铁475、锌10.9、硒0.059、磷871毫克/千克;其浸出物量高达71.9%,比药典标准高出30%,多糖含量达8.2%。
陇西县地形西北高,东南低,海拔1612—2778米,构成南山、城川、北山三块条状狭长地带,北山为黄土梁饰沟壑区,城川为渭河河谷平原,南山为中低丘陵。为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日照充足,受东亚大气环流和青藏高原外围特殊地形的影响,降水量年际差异大,十分契合白条党参的生长,是目前白条党参的重要道地产区。古代典籍如南朝齐梁时陶弘景所著《本草经集注》和明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将党参与人参并列。党参之名始见于清代《本草从新》,是名称确定较晚的中药材。据传盛唐时期药王孙思邈来到陇西后,对陇西的中草资源进行考察后极感兴趣,特别对陇西“小人参(党参)”大加赞誉,并将所带药籽全部撒在了陇西昌谷山上,为了纪念药王对陇西的关爱,陇西百姓便将该山改名为药王山,山下药王住过的村庄改名为药圣村,此称呼至今尚在延用。
目前,陇西县由于特定的自然资源优势和悠久的栽培历史,成为了甘肃省最大的白条党参道地产区,并始终坚持以科技助推农业发展,现科学栽培白条党参已有50多年历史,截至目前,种植面积每年稳定在10万亩,产量达13000吨,占全国产销量的一半以上,已初步形成了川区及南山区为种苗繁育区,北山干旱半干旱地区为种植区的良性发展模式。
近年来,陇西县大力实施品牌战略,积极开展宣传推介;充分发挥公共商标和公共品牌效应增强市场话语权;“陇西白条党参”获得国家质检总局原产地标记注册认证,“华夏药都”“天下药仓”两大类19个类别的产品和服务商标通过国家工商总局审查注册。陇西县被国家质检总局命名为“全国中药材(黄芪、党参)产业知名品牌示范区”。2016年“陇西白条党参”被农业部认定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现为44家企业(合作社)授权使用陇西白条党参地标,印制地标30.2万枚。2022通过了中国品牌价值评价认定,入选农业农村部推荐产品100强,成为甘肃省入选6个产品中的1个。通过不断努力,“陇西白条党参”的知名度、美誉度和品牌影响力不断扩大,形成了区域公用品牌、企业商标品牌协同发展、互为支撑的中药材品牌体系,为持续实现产业增效、农民增收,助推乡村振兴和产业高质量的发展提供了“加速度”。
陇西白条党参商标
原产地标记注册证
“陇西白条党参”
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证书
“陇西白条党参”省著名商标
“陇西白条党参”省商标品牌
“陇西白条党参”
通过中国品牌价值评价认定
信息来源:陇西中医药研究